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可以说,学习领悟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开设了党史学习云课堂“党史100讲”,将带领大家重温党史不忘初心,在历史中深入体会党的奋斗历程,接续前辈们的红色基因,筑牢共产党人的信念基石。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9年1月1日,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进一步阐明了中央对台湾的政策,他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明确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这九条方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构想。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指出,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了成功。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正式拉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在谈判中,撒切尔夫人提出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邓小平听了立马反驳道,这是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主权问题,总要双方就香港归还中国达成协议;第二个是1997年我们恢复行使主权之后怎样管理香港,也就是在香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的问题;第三个是15年过渡期间的安排问题,也就是怎样为恢复行使主权创造条件。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按时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先后举行了22轮正式谈判,最终于1984年9月达成协议。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6年6月,中国和葡萄牙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第二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1984年中英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中国当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是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伟大成果,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性,不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