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可以说,学习领悟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开设了党史学习云课堂“党史100讲”,将带领大家重温党史不忘初心,在历史中深入体会党的奋斗历程,接续前辈们的红色基因,筑牢共产党人的信念基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就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那么,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发展市场经济呢?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认识发生了新的飞跃。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决定》将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描绘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失时机地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推进。
此后,国务院分别于1993年12月15日、12月25日和1994年1月11日作出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还推出了投资体制改革、计划体制改革、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他许多改革措施,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通过上述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明显增强,全国呈现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蓬勃景象。